“金石书画:上海博物馆藏善本碑帖特展” 首次公开向来“只闻其名,不见其身”的上海博物馆藏善本碑帖 81种,不仅全面涵盖了1700多年以来的重要碑帖,同一种碑帖的重要版本也有多件可比对研究,首次让我们真正见识到“秘藏” 国内善本收藏重镇之一——上海博物馆半个多世纪的珍本善拓之丰富全面。

同步首发的展览图录收录84种上博珍本碑帖,也已一书难求。

点击图片进入微店小程序购买

上博藏善本碑帖“全”且“精”,珍稀拓本就有数十种!如 “黄帛”未损本《石鼓文》两种、原石拓《董美人墓志》、初拓《始平公造像记》、北宋拓“慈”字未损本《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南宋拓《皇甫诞碑》、南宋拓《九成宫醴泉铭》,等等,都是在展览和图录中首次亮相。

此外,由于上博的碑帖馆藏主要来自 戚叔玉、孙伯渊、徐森玉、李荫轩、吴湖帆等学者型大藏家捐赠,不仅体系完整,还有大量的名家题跋,如:

包世臣、曾熙、褚德彝、何绍基、胡钁、黄易、康有为、李瑞清、沈尹默、吴昌硕、吴让之、杨守敬、赵叔孺、赵之谦,

陈介祺、端方、罗振玉、六舟、王懿荣、翁同龢、郑孝胥,

爱新觉罗·宝熙、陈运彰、段晴川、顾广圻、梁鼎芬、李葆恂、李经畬、刘小峰、刘鹗、刘体智、戚叔玉、沈树镛、吴湖帆……

今天就择其中三种珍贵宋拓与《石鼓文》《董美人》《 始平公》《 孔宙》《史晨》《嵩高灵庙》《 白盘》 共10件,与同好共赏:

展开全文

先秦石刻首推“石刻之祖”——《 石鼓文》。

《石鼓文》是西周成熟的大篆向秦代小篆过渡的一件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杰作,自唐代初年被发现以来,就为历代文人、书家、史家所重视,历代题咏歌赞、评论、研究、学习《石鼓文》者,如 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苏东坡等不下数十百家。

石鼓原文700余字,现仅余272字。

越早的拓本石鼓文字保留越完整,也愈加珍贵,目前国内所见最早的即为明代中期拓“黄帛”未损本,仅五件:两件藏于故宫博物院,一件藏于上海图书馆,两件藏于上海博物馆:戚叔玉藏本、项源藏本,此次“专号”皆有收录。

项源旧藏“黄帛”未损本《石鼓文》,为五本中传拓时间最早的一本,第二鼓第二行“鱼”部完好无损,被誉为 “国内第一善拓”“海内公藏第一佳拓”。

注:项源是大收藏家项元汴后裔,斋号小天籁馆。

其上,钤有多枚收藏印鉴,如:“项芝房所藏金石文字记”“芝房”“项源字汉泉”“项芝房珍藏书画印”“求放心斋”“新安项源汉泉氏一字曰芝房印记” “求放心斋主人”“郑堂”朱文印,“项伯子芝房章” “项源字汉泉一字芝房”“小天籁阁”“何绍业印”等白文印。

另一个“黄帛未损本”为李慎、王瓘、戚叔玉旧藏:

此本册末有书画金石家胡义赞金粉手绘《波崙山馆鉴古图》,以及光绪二十三年(1897)王懿荣观款,与项源本可相互比照:

点击进入微店小程序购买

隋志极品——《董美人墓志铭》于开皇十七年(597)十月十二日葬,楷书,二十一行,行二十三字。清嘉庆间出土于陕西兴平县,道光年间由时任县令陆庆勋购得,辇来沪上,旋归徐渭仁。咸丰三年(1853)上海小刀会起义后,徐氏收藏散佚,志石从此下落不明。此志多翻刻伪本,真本罕见。

上博所藏《董美人墓志》,除了最为知名的吴湖帆藏淡墨本,还有此次展出的陈汉弟、戚叔玉藏浓墨本,虽为浓墨所拓,但笔画细节保留完好,纤毫毕现,两种若能同时拥有,更可观《董美人墓志》神髓风貌。

点击进入微店小程序购买

“龙门四品”之首——《始平公造像记》,全称《比丘慧成为亡父洛川刺史始平公造像记》,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九月刻,署为孟达文,朱义章书。额楷书“始平公像一区”六字,碑文十行,行二十字,与额同为阳刻,每字均有边栏界格,造像记阳文者仅见此种,这对赵之谦“印外求印”以及后来篆刻家镌刻印章边款提供了较好的样式,仿者日众。

《始平公造像》作为北魏书法全盛时期较早的代表性作品,记录了比丘慧成为亡夫造佛像的缘由及愿望。该碑书法用笔锋锐果敢,整峻大方,是为书家“知白守黑,计白当黑”的典范。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将其列为“能品上”。

“专号”所载为《杨大眼造像》《魏灵藏造像》《始平公造像》三本合装。《始平公造像》为未铲底前拓本,存有碑额,首行“之”字未损,当属最初拓。

是册经由陈泉、王瓘、张竞仁、沈慈护、邵裴子、戚叔玉递藏,实属版本考据与书法临习的绝佳范本。

点击进入微店小程序购买

此外,上博所藏我们耳熟能详的名碑精拓明本还有《孔宙碑》《史晨碑》《中岳嵩高灵庙碑》等,都是难得一见佳拓:

《孔宙碑》 全称“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刊刻于东汉延熹七年(164)七月。隶书。碑阳十五行,行二十八字。碑阴一行五字篆书题额,下三列各二十一行。碑阳额篆书二行十字。碑主孔宙为孔子 18 世孙,为“建安七子”孔融之父。朱剑心在《金石学》一书中评价:“雄姿骏发,无如《孔宙》”。

“专号”所载《孔宙碑》两本,此为王庆勋、赵叔孺、刘小峰、戚叔玉等人递藏明中后期拓本。

《史晨碑》刊刻于东汉建宁二年(169),又称《史晨前后碑》,前碑(碑阳)又名“史晨奏铭”,隶书,十七行,行三十六字。后碑(碑阴)又名“史晨响孔庙碑”,隶书十四行,行三十六字。

《史晨碑》与《乙瑛碑》《 礼器碑》合称“孔庙三碑”。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评价:“虚和则有《乙瑛》《史晨》”。《史晨碑》在众多汉碑中属于规整秀美者。

此册《史晨碑前后碑册》为明拓本,经张德荣、蒋祖诒、戚叔玉等人递藏,碑阳、碑阴具全,其中十一行“出王家谷春秋行礼”之“谷”字右旁“殳”中横少损,“秋”之“禾”旁首笔未损,“家”右上角石花已连,张德容跋曰:“该册家字秋字皆完好,其为旧拓无疑,洵可宝也。”

此本前有 张德容、 郑孝胥、 张伯英、 戚叔玉题签:

后有张德容、宝熙题跋。毡墨至精,字口清晰,且“前后碑一律,固是甲观”(宝熙跋语),为不可多得之佳拓。

点击进入微店小程序购买

《中岳嵩高灵庙碑》立于北魏太安二年,朱剑心《金石学》称此碑为“为道流立碑始”。该碑为楷书,碑阳二十三行,中间残泐大半,碑阴刻成七列,额篆书阳文八字,有穿。

书法真率古拙,结字隶意尚浓,似无定法,故巧拙互生,多得自然之趣,古意盎然,为世所重。魏锡曾在跋语中评价此碑书法“奇古”。

“专号”所载为戚叔玉旧藏明拓本,经折装册页,首行“太极剖判”四字完好。较为难得的是,戚叔玉作碑图于册前,较为详细完整的为我们呈现出此碑的全貌,方便读者考察。

此外,册末附有魏锡曾长篇跋文,对《嵩高灵庙碑》的来龙去脉以及版本考据,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魏氏评价此册“纸墨古雅”,而其所辑《金石萃编遗碑》也是据此本入录。

点击进入微店小程序购买

当然,此次特展图录所收录的3件宋拓本也极为难得:

毡蜡古雅,芒铩具备——《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册》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唐咸亨三年(672)刻。李世民撰文,怀仁集王羲之行书。三十行,行八十余字不等。北宋碑有极细裂纹,自二行“普”字下,至 末行“林”字斜裂痕一道,元明间碑彻底断裂。碑原在长安修德坊弘福寺,北宋初移入文庙,后又移至西安碑林。《集王圣教序》是书法专业以及爱好者学习二王法书的必备帖目,同时,对于书法史研究而言,《集王圣教序》也是研究“行书入碑”与“崇王”书风的代表碑刻。

特展图录所载《怀仁集圣教序》为北宋拓本,原为明内府旧藏,后经王崇简、温仪、李逸僧、吴乃琛、戚叔玉递藏。

锦绫面板有王澍题签,此外,册尾又有王澍题跋二则,王澍在题跋中论及几处考据点,对于《集王圣教》的递藏与书法之美,其跋曰:“此宛平王相国家所藏,为有明内府未断真本,毡蜡古雅,芒铩具备,龙跳天门,虎卧凤阁之意,宛然可想。”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碑帖中的考据点,戚叔玉会在对应位置钤盖“叔玉”二字小印。如:十五行末“故知圣慈所被”之“慈”字基本完好,草字头上唯有细裂纹斜贯;二十一行“久植胜缘”之“缘”字左下角不连石花处,此种考据点右侧便有戚叔玉印鉴。

学唐楷第一必由之路——《皇甫诞碑》

《皇甫诞碑》,贞观十七年(643)刊刻,于志宁撰文,欧阳询楷书。二十八行,行五十九字。碑额篆书“隋柱国弘义明公皇甫府君碑”十二字。碑原在长安鸣犊镇皇甫川,明初移入西安碑林。

《皇甫诞碑》用笔紧密内敛,刚劲不挠。保留了唐初时期未脱魏碑及隋碑的瘦劲书风所特有的笔法特点。翁方纲曾评价此碑:“是碑由隶成楷,因险绝而恰得方正,乃率更行笔最见神采,未遽藏锋,是 学唐楷第一必由之路也。”

“特展图录”所载为《皇甫诞碑册》,旧由毕登瀛收藏,后归戚叔玉。该册碑文首行“碑”字已有裂纹,七行“孝穷”,八行“匡救”之“救”字基本完好,十五行“丞然”二字未损,为南宋晚期拓。

点击进入微店小程序购买

率更书法之冠——《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唐贞观六年(632)四月立,魏征撰文,欧阳询楷书。二十四行,行四十九字。碑额篆书,阳文六字。碑在陕西麟避。

此碑历经捶拓,碑石变化极大。北宋时碑上方已断裂,南宋时碑下方又有三条细裂纹(细裂纹多遭涂描)。宋拓本已面目不一,宋拓本字口由粗到细变化明显,明初碑石字口又被剜洗,至清代碑字更是枯瘦变形。《九成宫》于宋代、明代屡有翻刻,摹刻精善者较难分辨。朱剑心《金石学》“拓损”一节曾言:“欧禇诸碑,瘦硬通神,愈拓愈细,今《醴泉铭》仅存一丝,若断若续,再久之,则无字矣。”

“专号”所载《九成宫醴泉铭》为南宋拓本,沈树镛、刘体乾、戚叔玉递藏,封面有李宗颢题签,内页存翁大年题签及篆书题耑,册末有王瓘题跋。

较为值得注意的事,此本为两宋拓本配合而成,王瓘在跋语中言:“两本中虽有南宋北宋纸墨先后之不同,但确系原石宋本无疑。”

点击图片进入微店小程序购买

“特展图录”中所收录的商周青铜器拓本,也是极大看点,

以《白盘》为例,其中吴大澂的考释就非常有意思。

《虢季子白盘》为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之一,晚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该盘是商周时期盛水器,盘内底部的铭文讲述虢国的子白奉命出战,荣立战功,周王为其设宴庆功,并赐弓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盘底铭文其语句以四字为主,且修饰用韵,文辞优美,行文与《诗》全似,是一篇铸在青铜器上的诗。

《白盘》铭文章法疏落大方、空阔朗畅,铭文结体严谨,笔画圆润道丽,用笔灵动,字距、行距相差较远,显得体势既平正凝重又流动潇洒。

特展图录出版拓本为清拓,吴湖帆旧藏。四周有吴大澂考释,吴湖帆题跋,以及徐乃昌、罗振玉同观款。钤“梅景书屋”“吴湖帆潘静淑珍藏印”“吴氏梅景书屋图书印”朱文印,“寿成”“吴大澂印”“罗振玉印”“罗叔言”“吴潘静淑”“吴万之印”“吴湖帆印”“先人真迹湖帆嗣守”白文印。

点击进入微店小程序购买

持续两个月的上博碑帖大展,如果你能来杭州,那再好不过,如果不能来,还可以有不同于以往的碑帖展览图录,以全新的碑帖出版概念出版——《金石书画 (第六卷)——上海博物馆藏善本碑帖专号》带回家日日赏读,看展欣然,读书欢喜。

在此,我们要首先特别感谢这次金石碑帖大展的策划人、图录主编桑椹先生,他对金石书画有着执着的热爱,致力于金石碑帖研究十数载。正是经过他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协调各方,才终于促成了这次上博藏善本碑帖大展,《金石书画 (第六卷)》图录的出版。

早在2016年,浙江省博物馆创办了《金石书画》,由桑椹担纲。

浙江省博物馆创办“金石书画”系列的初衷,是深耕国内各大博物馆的丰富馆藏资源,通过开放式的展览形式以及刊物的出版,尽可能让将各家博物馆库房的重要藏品,都有机会与广大观众见面。

新版的《金石书画》在继承余绍宋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创办的《金石书画》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每年出版一至两期,每期分碑帖、书法、绘画、篆刻、文献等门类,与之相配套,每期还将在浙江博物馆推出一个同名展览,此次更以“碑帖”作主题,将业内专家学者都难得一见的上海博物馆藏“全”而“精”的善本碑帖独特魅力首次公开展现,引发轰动!

民国版《金石书画》书影

新版《金石书画》书影

图录收录先秦至五代珍稀善本碑帖计84种,依照刊刻及铸造的时间为序,分为先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其中刻帖单列,涵盖钟鼎款识、碑碣、墓志、造像题记、摩崖、刻帖、杂刻 7大门类,囊括篆、隶、楷、行 4大书体,内容跨越1700余年,自先秦两汉、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宋元,品类丰富、书体全面、时代完整。

以高清、精确的图片资料反映84种善本碑帖的全方位信息:包括每种善本的封面、题签、跋尾、藏印、重点书影图像;以详细的“图版说明”,为古代书法史发展、善本碑帖研究、书画鉴定等研究者提供优质文字资料:包括每本碑帖的尺寸、装帧、递藏等诸多信息。

比展览看到的信息多不止五倍!

首先说图片资料部分,反映版本信息的封面、题签、跋尾、藏印等页面被一一刊出,六舟、端方、何绍基、潘祖荫、吴湖帆、张伯英、沈树镛、郑孝胥、赵之谦、吴昌硕、康有为、戚叔玉等139人290则题跋、1130方钤印清晰可见,为研究近现代碑帖学、金石学中考证、交游、艺术取法各方面提供全新资料。

此处以明拓《礼器碑》为例:

此本占到了8开图录的8个版面,每一页都是诚意满满,版本信息全部著录之外,重要碑版内页也保留了20多个页面,在的集成性碑帖图录中算得上极大量:

为了让读者朋友们可以对版本的时代信息有更精确的认知,这些碑帖拓本影像都是主编桑椹和上海博物馆的研究员们一张张精选而来,反映碑帖拓本时代的重点页面无一遗漏!

再说 文字资料部分,

开篇“主编导读”,细数上海博物馆金石碑帖收藏始末:

此次在上海书画出版社的强烈要求下,由上海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的诸位碑帖研究专家耗时三个多月,对所有84种碑帖的尺寸、装帧、递藏、题跋、钤印等信息进行了详细的著录,著录文字数万余!在书末“图版说明”中集中体现:

此处摘取一段为例:

北宋拓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册

册页装 二十九开 纵三三点五厘米 横一八点七厘米

唐咸亨三年(六七二)十二月八日刻。李世民撰文,怀仁集王羲之行书,三十行,行八十余字不等。碑原在长安修德坊弘福寺,北宋移入文庙,后又移至西安碑林。北宋时已有极细裂纹一道,自二行“晋”字下,至末行“林”字,元明间彻底断裂。

此册为北宋拓本,六行“纷糺所以”之 “以”字右半边未泐粗。八行“百重寒暑”之“重”字“田”部未泐。十五行末“故知圣慈所被”之“慈”字基本完好,草字头上唯有细裂纹斜贯。二十一行“久植胜缘”之“缘”字左下角不连石花。二十四行“波罗蜜多心经”之“蜜”字“必”部完好,字口爽利,“虫”部有一点。二十九行“尚书高阳县”之“尚”与“书”完好,三十行“文林郎”之“林”字已有极细裂痕。

明内府旧藏,后经王崇简、温仪、李逸僧、吴乃琛、戚叔玉递藏。锦绫面板有王澍题签,另缎面包袱有吴乃琛题签。册首有宋伯鲁向李逸僧借阅拓本的信笺,及雍正三年王澍跋,册尾又有王澍及宋伯鲁题跋各一则,论及几处考据点。钤“温仪之印”“果亲王宝”“叔玉审定”等朱文印,“温仪之印”“经堂”“长宜子孙”“吴乃琛印”“戚”等白文印。(黄晔)

虽然这样的图文工作做起来极为繁琐,但对我们读者来说,是真有用!

最后,我们要跟大家说一说此次展览图录的两种版本。

为了更好的惠及读者,编辑部特意推出两个版本。

一、平装版,8开,全书384页

无论是封面、用纸、装帧形式,都保持了《金石书画》传统的风格和体例,内文128克日本哑粉,封面235克钛美,如果你一直是《金石书画》的忠实读者,那千万不要错过这次的重要内容。

二、特别版,8开,全书408页。

为了对此次展览的意义进行特别纪念,所以推出特别专号。

专号有四大特色:

1.特别纪念专号180度裸脊精装。封面选用赩炽色特种进口布面料,将此次展览中被誉为“海内第一善拓”的“黄帛本”石鼓文明中期拓本中之“黄帛”一页压凹加以装饰,高端大气。

2. 为了体现此次展览中特别重要宋本、初本以及名家题跋的重要性,增加24页、12个跨页展现善本细节信息。

从全书84种善本中,精选15本,对其版本考据点、题跋等信息,进行全保留高清原大展现。

3.赠送两品此次展览首次刊布的整纸 精拓隋代墓志,高清复制,尺寸为70厘米见方。

清代初拓本 隋元公暨夫人姬氏墓志 整幅两张

何维朴、戚叔玉递藏

何维朴、邹安、褚德彝题记

钤“方若过眼”“邹安适庐”“涉园手检”“叔玉审定”朱文印

“适庐目存”“邹安褚彝同时审定印”“戚叔玉氏珍护”白文印

墓志为清代出土后初拓,

墨色精良,拓制极工,展现出隋代墓志的迷人风采,

在复制中,特意选用全进口油墨,进口机器微喷,细节感拉满:

4.上海书画出版社特制收藏证书,钤 方去疾先生为“ 上海书画出版社”所制朱文印稿一枚。

撰文排版:张 姣 魏书宽

资料整理:魏书宽

摄影:魏书宽、李贵均

统筹:朱艳萍、余 璇

如此难得的机会,全新的出版理念,大气的设计,有限的印刷数量,从稀缺性、资料性、艺术性等各方面看,都一定要入手,而且手要快!

图书特惠

普通版

《金石书画(第六卷)》

(限量588套)

ISBN978-7-5479-2972-8

300克亚粉纸封面 穿线平装 384页

售价

660元(75折,预售72小时内)

720元(恢复8折,预售72小时后)

特别版

《金石书画 (第六卷)——上海博物馆藏善本碑帖专号》

(限量388套)

ISBN978-7-5479-2973-5

特种布面封面 180度裸脊精装 408页

售价:880元

预计发货时间:12月28日

敬请期待

或文末“阅读原文”跳转官方微店购买